这里有胶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景观;这里传统村落坚持活态保护和活化传承的理念,坚持“一村一特色”的发展原则;这里深挖渔业文化资源,为传统村落发展注入新活力。6月18日,“传统村落万里行”采访团一行走进山东省荣成市,一起探讨当地传统村落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。
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介绍,山东省在传统村落修缮和保护方面,坚持活化利用和活态传承的理念,积极探索“传统村落+”融合发展路子,以培植特色产业为核心,持续推动特色资源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着力塑造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品牌;以打响文化品牌为抓手,深化历史文化资源传承,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329项,25个村落纳入全省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;以传承农耕文明为载体,持续开展文化主题活动,建立“乡村好时节”体验基地17处,组织文化活动2000余场,有效激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,山东省荣成市始终坚持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和传承,并坚持“一村一品牌、一村一特色”的发展原则,立足不同村落的历史特色、文化特色、建筑特点,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措施,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,与村民收入再提升相结合,打造烟墩角村、大庄许家村、东楮岛村等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。
成片的海草房民居是山东省荣成市传统村落的代表性建筑特色,也是胶东沿海地区的一种地域性建筑。建造海草房的“海草”可就地取材,主要是生长在这边海湾中的大叶海苔。晒干后非常柔韧,因为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,所以用海草苫制成的屋顶可以防虫防霉,而且还隔热防寒、不易燃烧,居住起来冬暖夏凉。
烟墩角村:渔业➕旅游业让村民再添一份收入
烟墩角村是俚岛镇乃至荣成市保护海草房较为较完成的传统村落。村内现存海草房246栋、1300多间,其中年限最长的已有300年的历史,其他大部分在100—200年之间。
“烟墩角村以发展渔业为主,我们采用‘修旧如旧’,现在海草房不仅是‘乡愁’牵挂的载体,也变成了增加村民收入的资源,截至目前,村里的户均纯收入一年可达15-20万元,集体经济发展了再反哺村民,凡是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,村集体每年会给予超1.5万-2万元的福利和分红。我们还把海草房保护也变成了村约,这是由我们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决定的,如果有村民违约拆除海草房或破坏传统村落原风原貌的行为,那年底的分红和福利就取消了。”烟墩角村驻村包村干部郭晓日说。
近年来,烟墩角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、生态优势、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,坚持保护海草房这一“活化石”,以烟墩角天鹅渔村品牌建设为重点,深入挖掘渔业文化和天鹅旅游资源,以原生态渔业生产场景、胶东渔业文化和渔乡民俗资源为依托,打造了集观赏天鹅、特色民宿、海洋牧场于一体的渔村旅游地,让这里的村民除了发展传统渔业之外,又多了一份发展文旅产业的收入。
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,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,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。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,有一个烟墩角村。这个村子,古朴厚重的海草房分布在街巷两旁,让人仿佛误入童话世界。海草房是当地特色建筑,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的“活化石”,也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。海草房以厚石为墙,用海草苫顶,这些海草是生长在5米-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,晒干后非常柔韧,因为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,所以苫制成的屋顶可以防虫防霉,而且还隔热防寒、不易燃烧,居住起来冬暖夏凉。
烟墩角村是俚岛镇乃至荣成市保护海草房房屋最完整的村,村内现存海草房246栋、1300多间,其中年限最长的已有300年的历史,其他大部分在100年-200年之间。随着时间推移,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这些老屋也面临着能否延续的考验。
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,真正留住乡愁,让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共存,成为当地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,近些年村集体对海草房等传统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及保护,烟墩角村驻村包村干部郭晓日介绍,“修缮海草房的资金由‘上级单位的支持资金+村集体的鼓励资金+老百姓自筹资金’组成,最大程度激发村民的自觉性。”此外,制度的约束也为海草房加了一道“保护锁”,如村规民约中规定:如有破坏传统建筑行为的,村集体将取消其一切福利待遇。这样“激励+严管”的模式,为当地打造海草宜居、滨海观光的胶东民居品牌打下基础。
“以用促保”是延续传统建筑生命力的最佳模式。近年来,村里将32栋海草房打造成民宿聚集区,相关单位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通过活化利用的方式,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,让老屋焕发新生。
该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业。位于烟墩角村正南的天鹅湾沙幼海清、清澈湛蓝,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有上千只天鹅飞临至此栖息越冬,形成了“万顷湖天碧,一池雪花白”的壮美景观,单日客流最高时达两万人次。烟墩角村坚持以“传统村落+天鹅渔村”为主题,充分利用海草房、天鹅和花斑彩石等资源,打造了集天鹅旅游、民宿写生、海洋牧场于一体的特色渔村,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观光、摄影、写生和休闲避暑。
昔日的小渔村如今焕发崭新活力,形成了“夏游牧场、冬赏天鹅、住海草房、吃渔家饭”的新业态。郭晓日介绍,“烟墩角村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,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致富的互促共赢。”